(微信平台)
张老师:
09318437986
18189693238
QQ群:450851989
微信号:18189552022
周一至周五 :8:30-17:30
周六至周日 :9:00-17:00
合作热线:0931-8437986
张老师:18189552022(兰州智信学堂负责人)
张老师:18189693238 甘肃省
陶老师:18894007466 兰州市
柴老师:17793329878 天水市
焦老师:13389456654 金昌,武威
张老师:18393106550 兰州新区
杜老师:15101300097 陇南市
邮箱:2849654010@qq.com
微信号:18189552022
微信公众平台:2849654010@qq.com
网址:www.gsgxrz.com
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区小西湖西街161号(天泽苑)
详细栏目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 不能缺失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依据
发布时间:17/02/22,来源:,访问次数:2038

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 不能缺失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依据
作者:韩鹏

河南正在建设中原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对于发掘、传承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无疑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情。对此,我们并无异议。

但是,我们对建设中原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本身持赞成态度,不等于对《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方案》中关于华夏历史文明发源、华夏重要历史事件发生地、重要人文始祖建都地等认定和建设问题上也持赞成态度。尤其是在《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方案》没搞清楚华夏先民创世指导思想、华夏历史文明创世起源区域、三皇五帝重要历史事件、华夏人文先祖居住建都地等基本情况下,匆忙制定一个缺少华夏历史文明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内涵的《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方案》而深感震惊。

这不能不使我们产生某种预感:一个新的华夏历史文明“大跃进”即将开始了?

细细想来,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是一个涉及中国上古历史文化起源、发展、传承;涉及华夏历史文明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如何继承、创新和弘扬庞大而复杂的系统文化工程,是不应该如此盲目、仓促、草率而行的。

说其盲目,是因为《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方案》制定者不了解华夏历史文明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本质内涵,不掌握华夏先民创世践行的规律和方法;说其仓促,是因为《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方案》制定者在没弄清华夏历史文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三皇五帝、夏商诸王划分九州,建设上古中央邦国,即“中国”相互关系前便匆匆而行;说其草率,是因为《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方案》制定者在不知道三皇五帝、夏商诸王、九州、中国、昆仑、天地之中彼此历史创承关系情况下,便急于进行规划开发建设。

华夏历史文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华夏民族自上古三皇五帝时期以来创造的精神、物质方面的人文成果,它包含华夏先民在改造自然过程中形成的文化思想、意识形态、道德观念和生产进步、生活改善、改造自然能力等,两者相互依赖,相互促进,并由此产生了自己的世界观、创世论、历法制度、地理方位、文化传承等等。是上古时期以来,中国社会进步发展和华夏民族开化文明的标志,具有连续不断、世代传承的重要地理特征。

事实上,中国在华夏历史文明发源、传承的探索和研究方面,由于受诸多因素制约,即便是中国“夏商周断代工程”结论中,也没能从华夏先民创世指导思想、华夏历史文明起源区域、三皇五帝和夏商诸王重要历史事件发生地、华夏人文始祖建都地等方面给出令世人满意的答案,更没有对夏代之前的上古历史文化产生的客观原因、文化理念、地理方位等做出一个全面、系统、客观,符合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观的结果和定位。

在这种情况下,河南仅凭一腔热情,一股冲动,挽起袖子、甩开肩膀,在以省会郑州为中心的周边地区全面铺开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其决心不可谓不大、其胆量不可谓不大。可是,反复斟酌后却疑问重重:建设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的华夏传统文化理念和依据从何而来?上古华夏文明产生的天象、地形、人文方位有何对应和传承关系?三皇五帝、夏商诸王到底是在河南乃至现代中国的广大地区分散居住建都,还是集中在中原河南的某一特定地区范围之内居住建都?他们之间世代传承的世界观、创世法和地理方位何在?

诸如此类的华夏历史文明探索需要解决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目前中国尚没有解决,河南更没有解决。

既然这些事关华夏历史文明发源、传承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建设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就必然会面临对华夏历史文明进行发掘和研究的客观现实,面临对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区文化资源全面、系统和科学论证、认定的重要任务。只有这些问题得到妥善解决之后,建设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才有了华夏历史文化资源的可靠支撑和开发依据。

不然,黄帝故里为何会在河南新郑而不在河南三门峡、陕西黄帝陵?炎黄二帝塑像为何建在黄河岸边而不在济水、鸿沟岸边?导致登封与洛阳争夺“天地之中”的历史原因何在?偃师帝喾亳都、商汤王都和登封阳城夏禹王都认定是否失误?天象、地形、昆仑山、天地之中、九州、豫州之间是什么关系?等等问题,都还没有从中国传统文化和客观历史中找到答案。而一些所谓的考古结论,也因失去中国传统文化本质内涵和指导而业已失去应有意义。

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重大历史文化项目规划建设,如果不能从中国传统文化观和地理方位中找到答案,那就等于失去了认定、规划、开发和建设的基础和依据。试问:《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方案》明确的“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即到2020年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初具规模的目标如何实现?《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方案》提出的“十三五”时期五大主要任务,即实施全球华人根亲文化圣地建设工程、实施中国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示范基地建设工程等重要基地建设工程如何完成?即使这些“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通过“超常规、大跨度”建设,实现了预期开发建设规划,除了劳民伤财筑起一个个形孤影单、互无华夏历史文明系统联系和传承的政绩工程外表,给国内外广大华夏儿女、炎黄子孙带来诸多误导之外,又能给认定、传承和弘扬华夏历史文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带来什么具有实质意义的成果呢。

建设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是国家赋予河南的重大文化使命和责任,是华夏儿女、炎黄子孙对河南重大文化建设寄予的信任和厚望。

河南在沉甸甸的使命、责任和信任、厚望面前,应该扪心自问:用《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方案》开发建设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是否对指导华夏先民创世的中国传统文化观有了客观、深入、正确的了解和认识?是否对华夏历史文明发源、传承作了全面、系统和科学性论证?现有华夏历史文明研究成果能否承担得起党和国家赋予河南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的使命、责任?承担得起全国人民对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的信任、厚望?

我们认为,河南进行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的关键,在于只有弄清指导华夏历史文明发源的根本文化理念和核心地理方位,才可能破解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和创新这两道难题。所以,对于河南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来说,探索发源是基础,开发传承是手段,文化创新是目的。基础奠定的不扎实,开发建设的传承工程项目就会面临根基不牢的风险。即便建成了一个所谓的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大厦,也会处于岌岌可危的随时崩塌状态。

这不是包括我们在内的任何河南人、中国人希望看到的最终结局,也不是《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方案》开发建设的初衷。

避免这种情况发生的有效方法,就是从探索华夏历史文明发源的基础工作做起,从发掘中国传统文化的本源入手,从根本上理清华夏先民开天辟地、创世实践的文化观、世界观问题;进而理清华夏先民在创世文化观、世界观指导下,开创华夏历史文明的伟大实践过程和方法;继而理清三皇五帝、夏商诸王带领华夏民族居住建都、繁衍发展所遵循的文化、创世规律,以及他们文化、氏族发源的地域方位、人文遗存,才能为河南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提供可靠的文化资源依据和地理方位支撑。

除此之外,尚不知还有别的良方否。

附:中华传统文化教师(讲师)认证(甘肃传承中心)兰州智信学堂
     COSE中华传统文化教师讲师认证将其分成了各类专业(1、儒学文化  2  蒙经、 3、诗词辞章4、书画金石、 5、读经教育 6、古典营造 7、传统工艺 8、国术武学 9、中医养生 10、 师道教育  11、道文化 12、禅学文化  13、非物文化遗产 14、传统文化与企业管理 15、传统文化现代化运用 16、家道教育 17、商道教育 18、修身教育 19、香道  20、茶道  21、古典家具 22、象棋 23、民族舞蹈  24、传统婚礼   25、商道金融  26、重点青少年教育 27、易数堪舆 )和各文化产业特色专业(已批设的有1、体验式教育、2、国学养正、3、易理养生、4、养生旅游、5、现代国学书法美术教育  6、笃行、7、华夏商道、8传统礼仪与道德修身、9、健康管理、10、自然疗法、11、民族医药 12、母亲教育、13中华国韵等、14、五行伦理 15、世界华文教育),学员可选择自己擅长的专业进行报考。(证书的防伪可登录中央电化教育馆网站 http://ca.ncet.edu.cn/查询)。
中华传统文化教师讲师证书分三个等级:
(此证由中央电化教育馆颁发)
一.主推专业: (蒙经专业,儒学文化,诗词辞章等) 
(一):蒙经专业分类:初级教师,中级教师,高级讲师,初级讲师,中级讲师,高级讲师  
(二):儒学文化专业分类:初级教师,中级教师,高级教师,初级讲师,中级讲师,高级讲师  
(三):诗词辞章专业分类:初级教师,中级教师,高级教师,初级讲师,中级讲师,高级讲师 等专业。
二. 就业方向及其待遇
1、传统文化(国学)教育培训机构专(兼)职教师和讲师;
2、幼儿园、中小学、高等院校任职传统文化(国学)教师和讲师;
3、创办传统文化(国学)教育类培训机构;
4、中华传统文化公益事业传播者和推广者;
5、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传统文化(国学)教师和讲师;
6、推荐去传统文化教育学校实习等
三. 联系方式
甘肃考点:兰州西站西津西路171号(兰州智信学堂)
联系方式:0931-8437986(张老师)18189552022(张老师)
官方QQ:2849654010     QQ群:450851989
微信号:18189552022    微信公众平台:2849654010@qq.com
中华传统文化教师甘肃考试网:www.gsgxrz.com

文化旅游